為何穿梭式貨架存儲量更突出?核心原因解析
返回上層穿梭式貨架之所以能實現 “存儲量多”,關鍵在于其通過自動化技術重構了倉儲空間利用邏輯,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貨架的空間浪費問題,具體可從三個核心維度拆解:
一,取消人工通道,釋放 “無效空間”。傳統貨架需預留 1.5-2 米寬的人工 / 叉車通道,供人員或設備進出存取貨物,這部分通道占倉庫總面積的 30%-40%,屬于 “無效存儲空間”。而穿梭式貨架依靠穿梭車在貨架內部軌道自動運行,無需預留固定通道,貨架可實現 “密集式排布”—— 相鄰貨架僅需保留穿梭車通行的窄軌空間(寬度通常不足 30 厘米),相當于將傳統通道的空間全部轉化為存儲貨位,直接讓倉庫可用存儲面積提升 30%-50%。
二,適配多層高位設計,挖掘垂直空間。受人工操作高度限制(傳統叉車人工操作高度限約 6 米),傳統貨架難以突破多層高位布局;而穿梭式貨架的自動化作業無需人工干預,可配合高位堆垛機或智能叉車,將貨架高度延伸至 10-15 米,充分利用倉庫的垂直空間。以 1000 平方米倉庫為例,傳統貨架(5 層,高 5 米)約有 500 個貨位,而穿梭式貨架(10 層,高 10 米)可實現 1000-1200 個貨位,垂直方向的存儲量翻倍。
三,貨位緊湊布局,減少 “間隙浪費”。傳統貨架為方便人工存取,貨位之間需預留一定間隙(防止碰撞、便于操作),且單個貨位尺寸需適配人工操作習慣,存在一定浪費;而穿梭式貨架的貨位尺寸僅需適配穿梭車與貨物規格,無需額外預留人工操作間隙,且可根據貨物批量靈活調整貨位密度(如批量大的貨物可采用 “連續貨位” 設計),進一步減少空間間隙的浪費,讓單位面積內的貨位數量更多。
總而言之,穿梭式貨架通過 “壓縮通道、拔高層數、緊湊貨位” 的三重設計,將倉庫的平面與垂直空間利用率大大的提高了,實現 “存儲量多” 的核心優勢,尤其適合需要批量存儲的場景,讓有限倉庫空間 “裝下更多貨物”。
無論您是食品冷鏈領域需要批量存儲的廠商,還是電商行業面臨大促庫存壓力的倉儲管理者,亦或是制造業尋求原料高效管理的企業 —— 穿梭式貨架的 “存取率高”,都能讓您的倉庫告別 “擁擠焦慮”,用更少的空間裝下更多貨物,間接降低租金、人力等綜合成本。選擇維迅倉儲,選擇適配您需求的穿梭式貨架方案,讓倉儲空間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 “隱形資產”,為業務擴張筑牢后勤根基,搶占市場競爭的先機!
- ← 上一條: 無
- 下一條 →: 現代倉儲 “黃金組合”:堆垛機與穿梭車高效運作之道